區塊鏈社會學 #152 2024.05.16
題外問:是不是某程度也不看好Cosmos 生態?
去年 8 月我寫過〈我怎麼看 ATOM 的幣價〉,現在的看法不變。
https://ckxpress.com/atom-tokenomics/
硬是要簡單選邊站的話,我 hold,即不增持不賣出。而 rewards 可以每月 swap 成比特幣來存,或者 swap 成美元來花。
可以沽空ATOM了。轉回ETH,要找open source 志工容易多了。早兩年有空,想幫like手寫下程式,看見Cosomos覺得學來沒有用,就打消了念頭。
多口講多句,Cosmos主打的跨鏈是死路一條,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的確係幾複雜
我其實對 L2 能一勞永逸解決以太坊手續費問題是抱持懷疑的。當今天L2手續費降低,勢必使用者與應用都會大幅增加。然而區塊鏈的線性結構限制其無法隨著使用人數擴展。雖然 L2 將 EVM 運算搬到了鏈外,但L1的儲存量能是否還是可能會被耗盡呢?
此外,手續費需要以ETH支付仍舊是個問題
account abstraction 已經可以做到 sponsored transaction 了,即可以項目坊代付 gas fee,也可以用其他 ERC-20 付
我也沒覺得轉到 L2 是一勞永逸
// 技術不斷進步,需求一直發展,世上不存在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設計師與程序員只能審時度勢,基於當時的現實開發。
但是,假設若干年後選定的 L2 擠爆了,LikeCoin 自己做 L2 也可(事實上我過去一兩年都在觀察與考慮),但再次這樣轉的話,比較能做到用戶沒感,基於 LikeCoin 的 DApp 也不太需要修改。
我對轉L2沒太大意見,我對Cosmos 的看法都比較悲觀,就像每個孤島連接著每個孤島,相信DYDX都可能轉回L2,除非Cosmos有重大突破,但相比之下,我對Likecoin UX比較關心,無論UX或UI層面都不盡人意,反正都轉回L2,我認為UX及UI方面都可以有大的改進,起碼在有助吸引新用戶
同意 LikeCoin 上層的 DApps UX 不好,那很多是因為技術更替,又要往後兼容老用戶導致。希望社群同意轉回 L2,然後 DApps 可以比較徹底地處理 legacy 問題。
我都是楓食堂食客,亦在食堂見過你幾次,今朝睇到消息好傷心,太突然了
本來我還心存僥倖,希望是楓開玩笑,或者只是兩位吵架,可惜不是,很難接受,好難過。
「讓作者鏈上出版和讀者鏈上閱讀,變成生活日常」
支持这个愿景 👍
謝呀
請問 L2會選擇哪一條,Base , OP, ARB , or 基於 OP-Stack自己另增一條
我比較傾向 OP,打算下集(下下週)詳細點解釋
當初由以太遷往Cosmos,除了避免網路擠迫所導致的高昂gas fee外,你還曾強調Cosmos SDK所提供的自主性,現在棄Cosmos進入L2,是否表示會失去自主性?那種自主性在過去幾年也沒有為Likecoin帶來明顯的優勢?
不太確定「自主性」的意思,我當時(現時也還是)指的是「主權」(sovereignty),這方面,轉回以太坊是有一些取捨,LikeCoin chain 是 L1,理論上跟 Ethereum 是「平起平坐」,當然規模差了十萬倍,好像美國和津巴布韋跟美國的「平起平坐」,大家都是主權國。
我重視主權的重點不是因為它帶來優勢(通常「背靠XX」的賣點才是優勢,至少政府會這樣賣),而更多是基於理念,希望可以自成一鏈,有自己的驗證人治理,而因為流動民主的機制把委託挖礦和委託議政綑綁在一起,投票的參與率很高(但有多少是因為議政而參與就沒法量化),搬回以太坊的話,幸好經過 6、7 年發展現在也有 snapshot 等很成熟的議政機制,也可以委託,但投票率一定會大幅減少,不過樂觀地說,可以假定這些委託都是為了議政,換言之,量會跌,質會升。
題外問:是不是某程度也不看好Cosmos 生態?
去年 8 月我寫過〈我怎麼看 ATOM 的幣價〉,現在的看法不變。
https://ckxpress.com/atom-tokenomics/
硬是要簡單選邊站的話,我 hold,即不增持不賣出。而 rewards 可以每月 swap 成比特幣來存,或者 swap 成美元來花。
可以沽空ATOM了。轉回ETH,要找open source 志工容易多了。早兩年有空,想幫like手寫下程式,看見Cosomos覺得學來沒有用,就打消了念頭。
多口講多句,Cosmos主打的跨鏈是死路一條,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的確係幾複雜
我其實對 L2 能一勞永逸解決以太坊手續費問題是抱持懷疑的。當今天L2手續費降低,勢必使用者與應用都會大幅增加。然而區塊鏈的線性結構限制其無法隨著使用人數擴展。雖然 L2 將 EVM 運算搬到了鏈外,但L1的儲存量能是否還是可能會被耗盡呢?
此外,手續費需要以ETH支付仍舊是個問題
account abstraction 已經可以做到 sponsored transaction 了,即可以項目坊代付 gas fee,也可以用其他 ERC-20 付
我也沒覺得轉到 L2 是一勞永逸
// 技術不斷進步,需求一直發展,世上不存在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設計師與程序員只能審時度勢,基於當時的現實開發。
但是,假設若干年後選定的 L2 擠爆了,LikeCoin 自己做 L2 也可(事實上我過去一兩年都在觀察與考慮),但再次這樣轉的話,比較能做到用戶沒感,基於 LikeCoin 的 DApp 也不太需要修改。
我對轉L2沒太大意見,我對Cosmos 的看法都比較悲觀,就像每個孤島連接著每個孤島,相信DYDX都可能轉回L2,除非Cosmos有重大突破,但相比之下,我對Likecoin UX比較關心,無論UX或UI層面都不盡人意,反正都轉回L2,我認為UX及UI方面都可以有大的改進,起碼在有助吸引新用戶
同意 LikeCoin 上層的 DApps UX 不好,那很多是因為技術更替,又要往後兼容老用戶導致。希望社群同意轉回 L2,然後 DApps 可以比較徹底地處理 legacy 問題。
我都是楓食堂食客,亦在食堂見過你幾次,今朝睇到消息好傷心,太突然了
本來我還心存僥倖,希望是楓開玩笑,或者只是兩位吵架,可惜不是,很難接受,好難過。
「讓作者鏈上出版和讀者鏈上閱讀,變成生活日常」
支持这个愿景 👍
謝呀
請問 L2會選擇哪一條,Base , OP, ARB , or 基於 OP-Stack自己另增一條
我比較傾向 OP,打算下集(下下週)詳細點解釋
當初由以太遷往Cosmos,除了避免網路擠迫所導致的高昂gas fee外,你還曾強調Cosmos SDK所提供的自主性,現在棄Cosmos進入L2,是否表示會失去自主性?那種自主性在過去幾年也沒有為Likecoin帶來明顯的優勢?
不太確定「自主性」的意思,我當時(現時也還是)指的是「主權」(sovereignty),這方面,轉回以太坊是有一些取捨,LikeCoin chain 是 L1,理論上跟 Ethereum 是「平起平坐」,當然規模差了十萬倍,好像美國和津巴布韋跟美國的「平起平坐」,大家都是主權國。
我重視主權的重點不是因為它帶來優勢(通常「背靠XX」的賣點才是優勢,至少政府會這樣賣),而更多是基於理念,希望可以自成一鏈,有自己的驗證人治理,而因為流動民主的機制把委託挖礦和委託議政綑綁在一起,投票的參與率很高(但有多少是因為議政而參與就沒法量化),搬回以太坊的話,幸好經過 6、7 年發展現在也有 snapshot 等很成熟的議政機制,也可以委託,但投票率一定會大幅減少,不過樂觀地說,可以假定這些委託都是為了議政,換言之,量會跌,質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