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Comments
User's avatar
Suji Yan's avatar

我曾经有好几本《Whole Earth Catalog》

后来一本送hackathon 礼物

一本给了 『离线』的编辑

Expand full comment
Jenny's avatar

是預測太準還是有心人看過預測後無聊地(詼諧地甚或邪惡地)把這些預測作為人生目標去逐一實踐?

Expand full comment
kin ko's avatar

我還有一個懷疑是 Murphy's law 作祟:"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時間線足夠長的話,想得到可能會出的事,全都會出來?

我真不知道

Expand full comment
Fishear's avatar

重讀a history of the future, 我常覺得,預測的最佳閱讀方式,是讀在未來。

‐----‐-----------------------

穿越時空,偶然被引到這篇,實踐了下最佳閱讀方式,發現這篇神奇大叔在談預言……幾個月過去,公共圖書館那個已經說中……好想穿越到25年後看看大叔的預言怎樣了。嗯,某人從未來走向歷史,某人從歷史走向未來,終究是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倖免

Expand full comment
kin ko's avatar

那不是預言,我不能假裝我預視到,當時已經很明顯,或者應該說已經發生了,只是還沒法整理完整的下架書目。或者應該說,現在還不能,一直也不會能

Expand full comment
Fishear's avatar

兩千年前遇到這種事的方法是人肉背下來,至今都管用的。我曾經遇到過有人把書背下來,後來因為典籍燒毀,那人把它靠記憶復原。也許人腦是最後的防線。可是現在各種書太多了,人讀書也淺了,很多書也寫得敷衍了,於是到底有多少書不但背不下來,記不下來,連有沒有這本書,買沒買過都忘了……公共圖書館就更難了。不過單從記憶來說,人腦好像是靠忘記刪除大量信息才能保持正常運轉,(先不考慮審查之惡)我有時候不知道社會記憶是不是也要如此,這樣的被迫消失,或者因為藝術水準問題,算法問題被大規模淘汰,最後其實是社會維持運轉的方式,甚至更玄一點,一種社會選擇的方式……(我好像又虛無了)

Expand full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