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雖無過犯 單車面目可憎
月前,首家在香港開業的共享單車公司 Gobee.Bike 宣布結業。我嘗試過,除香港單車同盟認真 實測共享單車 在市區是否可行,找不到任何深入探討,比如統計港人生活習慣有否因共享單車改變,更遑論計算排碳量等學術研究。我們有的,是「東張西望式」訪問按金苦主,以及隨便找些本身不是受眾的「專家」分析失敗原因。
根據我毫不科學的觀察,大眾很多對共享單車一向反感,認為私人公司利用公共空間賺錢,樂見其成的不太多,落井下石的倒不少,媒體訪問中送上「早就說了會倒閉」贈興。雖然如黃子華所說港人「睇人仆街最高興」,但這個情況在共享經濟的浪潮中卻十分罕見。雖然各種共享科技同樣不獲「支持創科」的港府支持,但 Uber 和 Airbnb 至少贏盡民間口碑,唯獨是共享單車幾乎不曾得到過民意支持。
誠然,公共交通網絡發達、山多而單車路少等都是共享單車的負面因素,但既然商界在種種負面因素下依然嘗試,理論上公眾「坐享其成」做個「free-rider」 就好,又何需多踩一腳。不能否認,共享單車造成違泊亂泊,但共享經濟一向問題多多,Airbnb 發生過住客吸毒及屋內搗亂,Uber 和滴滴甚至發生過司機謀殺乘客,相對來說,街上多了雜物影響市容,還真是小菜一碟。
再說,香港多年以來汽車數量太多,違泊每天每區存在,沒聽到管制車輛數目的法案,有的反而是不斷的修橋搭路、削巴士小巴滿足汽車道路需求的政策。推動環保,停留於向膠袋、垃圾袋徵費之類污者自負的政策,有錢就有權污染的邏輯。對於真正環保的單車,環保官員連做秀踩踩都欠奉,政府沒政策不特以,即使已有六家共享單車公司,也不透過最擅長的官商合作舒緩一下交通問題,哪怕只限個別地區。
當然,典型港人出入依賴的是公共交通工具,其次是駕駛,單車並非主流,但假如非主流的習慣和需求社會就無視之,不考慮其他因素,那香港應該只需要無線一個電視台吧。日常繁忙時間,擠不進的列車、全在打蓋睡的乘客,固然是上班族熟悉的風景,但在多數人看不到的單車徑,除了晨運客和練跑的學生,還有踩單車的上班族,而近一年,我看到的是單車客中踩共享單車的佔比越來越高,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擁有單車都寧願用共享單車,主要是考慮到靈活性,每當路線不是往返家居和辦公室而是早上外出開會或晚上外出吃飯,共享單車便較私人單車更合適。另外,我在沙田已被偷過四架單車,實在不捨得再被偷車。
不過,即使是在共享單車的使用者中,上班上學的也不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