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出版第 104 期《區塊鏈社會學》週報,換個美劇的說法,這是不知將會延續多少年的劇集,第二季的最終回。請大家俾啲掌聲自己。👏👏👏
付費訂閱《區塊鏈社會學》週報,獲得本文及每週文章的 Writing NFT。
小男人週記到大叔週報
在我的學習年代,不知哪位天才教育家發明了讓學生主動被監控的「作業系統」,要求每個學生每星期向班主任提交週記,盡訴心中情。我不懂文學,但週記是 non-fiction 應該不會理解錯吧,況且學生天天都對著班主任,很難想出具真實感的虛構內容,頂多只能創作一下週末的去向,也不能去得太遠,畢竟當年可不像今時今日,連小學生都會禮拜五放學去沖繩度過週末禮拜一再上課,相對於現在學生放長假去歐洲,以前我們去得最遠花費最貴的,是長洲。因此,週記雖然沒有字數的要求,要在每日如是的學校生活中沒事寫事,又要小心別踢爆同學的私隱,也是一份苦差。
沒想到,畢業多年的我,竟然自投羅網跑去寫週報,還要連暑假都沒有,真箇自討苦吃。不過,即使做的是同一件事,自主決定跟被逼去做意義很不一樣,那是自由意志的可貴之處。105 星期的週報下來(別忘了由零開始),除了建立起生活的節奏,也有助審視自己關心過甚麼議題,有過甚麼想法,作過甚麼判斷。
打從一開始,《區塊鏈社會學》週報就以「自由三幅被」為主軸,加上小量無關區塊鏈甚至無關科技,我稱為「憨人日記」的內容。一週年時我整理過,財務自由、出版自由、民主自由相關的文章分別佔 14、18、17 篇,相當平均,憨人日記 4 篇,不致喧賓奪主。
第二季的 51 篇文章,分佈卻變得非常懸殊,財務自由、出版自由、民主自由的比例發展成 5、32、4 篇,而憨人日記則增至 10 篇。雖然連我自己也是點算後才知道那麼一面倒,但這並非意外而是刻意安排,去年我出版《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有意從第一階段的財務自由過渡到第二階段的出版自由,因為三幅被雖然相輔相成,同等重要,但一段時間集中展開和討論一個課題,有助聚焦。至於憨人日記及其他,雖然增至 10 篇,不過並非全屬碎碎念,當中有一半是科技、創業及寫作相關,從數據看來,托賴大家反應還不錯。
我在文章末段整理了所有 51 篇文章(其實還有一篇號外,不過是各種活動的通告,就算了),並把迴響最大文章的置頂,方便大家重溫。
分散式出版的理論與實踐
除了題材,週報的形式也在第二季作出了幾項小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