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社會學週報

Share this post
send 錢就是 send 相,都只是 send 數據
weekly.dhk.org

send 錢就是 send 相,都只是 send 數據

ckxpress
Jul 22, 2020
Share this post
send 錢就是 send 相,都只是 send 數據
weekly.dhk.org

我把註冊 Argent 賬號類比為五分鐘開立離地戶口,有人覺得誇張,畢竟那不過是下載個 App,開個賬號而已。這是太簡便所引起的錯覺,如果過程像開離岸戶口,需要填寫大量資料、提供各種文件、等一兩個月甚至要親身飛一趟,或許就會覺得比較厲害了。

解款車就是古代的龍門鏢局

開玩笑的。公平點說,表面看來,給身邊的人轉賬,用 Argent 配搭 USDC 的確跟 Payme、支付寶等沒甚麼區別,甚至速度還慢了一點。但是,兩者的底層運作就非常不一樣。時下流行的各種電子支付如 Payme、Alipay、Wechat、Apple Pay 等等,底層使用的是傳統貨幣,換言之是在老舊的貨幣和銀行體系上搭一層數位記賬系統和簡便介面;而 Argent 配搭 USDC 這種方案,卻是從根本地使用數位的密碼貨幣,在轉賬的同時徹底結算,不需中介,不存在第三方。

舉個誇張但真實的類比,Alice 以 Payme 向 Bob 支付港元,就像 Alice 給 Bob 發訊息時,不直接在 WhatsApp 輸入內容,而是以紙筆先寫下內容,然後拍照,再發送照片。你會問為甚麼要這麼笨!?實情是,當下的電子支付正是這麼笨,雖然支付工具的轉賬瞬間完成,但由於牽涉實體貨幣,底層的金錢流動,最終還是需要物理處理。既是實物的流動,當然牽涉物流,試想像現代的解款車其實就是古代的龍門鏢局,就知道千百年來貨幣體系沒進步多少。

當然,大部分時候,銀行和銀行之間對賬就可以,不至於笨得把貨幣運來運去,這好像是 Alice、Bob、Carol 和 Dave 打麻將,Alice 自摸爆棚位位 64,大家可以在紙上寫下 Bob -64、Carol -64、Dave -64,Alice +192,到了四圈牌打完,才真正按最終戰果結算。這種記賬方法較為方便,但一則需要四人之間有一定信任基礎,比如在「竹館」打麻將就得每局立馬支付;二則,記賬只是減少實際支付的頻率,每隔一段時間還是需要清還,所以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密碼貨幣是以 bits 紀錄的資產

繼續剛才舉的例子,Alice 在 WhatsApp 發訊息,如果是打字,訊息不到一秒就送到給 Bob 了;但實體貨幣的麻煩之處,就像以紙筆寫下內容拍照發過去,訊息雖然也是很快到達,背後還要找方法把寫了內容的張紙運到 Bob 手上。訊息沒有這個必要,因為一般都不介意複製,Alice 和 Bob 可以同時「持有」同一訊息;但資產不行,系統必須確保同一時間只由一個人持有,以實體為憑證,產生一系列物流的麻煩,是為了避免資產「雙花」,不是紅棍的雙花,而是 double spending,即兩個人同時持有一筆資產。

密碼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很複雜,我沒打算多講,但其上層的邏輯很簡單,不外乎是使用密碼學,以數位賬本記錄好每個錢包的資產,避免雙花的同時,讓資產變成數據,從此再也沒有實體所帶來的麻煩。

廿多年前有了互聯網,文字變成 bits;十多年前有了智能手機,照片也變成 bits;現在有了區塊鏈,連資產也變成 bits。大家都是 bits,不用分太細,發訊息和發照片有多簡單,轉賬就有多簡單,沒有兩樣。這一代人不理解寫信、寄信(會以為在說電郵,但還是覺得步驟太多),也不曾經歷沖印、分發照片的麻煩;下一代人,即將不能理解海外匯款、SWIFT 是甚麼回事。

* 原刊於 2020.07.21 蘋果日報專欄 #decentralizehk



Share this post
send 錢就是 send 相,都只是 send 數據
weekly.dhk.org
Previous
Next
Comments
TopNewCommunity

No posts

Ready for more?

© 2023 CC-BY 4.0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