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抗爭‧上——黃色經濟圈 2.0 #decentralizehk
一向喜歡馬克思,「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是我奉為公平的最佳實踐。喜歡不單因為他的學說,更因為他說的另一句話:「哲學家只是以各種方式解釋世界,然而關鍵是,改變它。」
對於傳統記者,筆鋒就是利劍;對於科網巨頭,數據就是石油;對於手無寸鐵的公民,科技就是武器。你大可以不進攻,但絕不能不防守。當禮崩樂壞,法律條文可以任意增刪詮釋,社會回到原始狀態,共識機制回歸 「proof of force」(武力證明),武力變成最基礎的憲法。不忍造成人命傷亡,也不想任人魚肉,資訊科技是我們的出路。
黃色經濟圈
一幣一世界,一份價值觀需要貨幣來承載,一套體制需要貨幣來運作,貨幣甚至比武力還要更根本,除非警隊和軍隊願意免費賣命。2019 年反《逃犯條例》修訂的抗爭生態讓我體會到,不單是體制極力維護貨幣系統,即使是每分每秒想要改變體制的抗爭者,都在無意識地維護它。政權的所作所為,尤其是不曾帶來後果的所作所為,令港人的不滿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抗爭者以各種方式衝擊體制,受傷自行醫治、堵路和破壞交通燈後自行指揮、遇上襲擊寧可「私了」都不寄望警方維護正義,甚至象徵法治神聖地位的法院門外都有人縱火。我們以為抗爭者唾棄體制的一切,但當有人提出要鑄幣用作交易,甚至有「抗爭幣」不收分文只是定位作積分獎賞,已經被指吃「人血饅頭」,被痛罵得狗血淋頭。社會體制就像技術上的通訊協議,一層倚賴下一層,處於底層最難以被撼動的,是貨幣。我們自以為全面否定體制,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依賴體制最基礎的組成元素,甚至守護它。
這不是批評抗爭者,高牆之下,都是雞蛋,而且是沒有經驗的雞蛋。「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抗爭中,也有過不止一次全民提款,兌換美元的倡議,但當大額美元依然需要寄存於銀行,而美元又無法用於日常生活,兌換美元行動造成的迴響有限,更遑論撼動港元的基礎。
另一個我認為有意義而且會於生活中實踐的倡議是黃色經濟圈,即日常消費光顧支持民主自由的店舖,尤其小店。不同人對「黃店」有不太一樣的理解,對我來說「黃」是民主自由,對某些人來說是有否參與罷工,如何「proof of yellow」,是黃色經濟圈的最大問題。有連鎖店因員工指罵示威者而被定性為「藍店」,也有特許經營店舖收據加上「香港加油」而被認證為「黃店」,弔詭的是,特許經營方表示不認可個別店鋪的政治立場——至於「香港加油」何以是政治立場,則不得而知。
黃色經濟圈的另一問題在於,無論食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