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我以綠皮書建議 LikeCoin 升級 v3,經過半年多醞釀與討論、四個月開發,現已進入直路,邁向最終目標。
本文以條列及圖表,扼要說明 LikeCoin v3 升級的方方面面,從背景開始講起,談到最終升級完成所需的步驟,好讓社群掌握總體情況。
一、升級背景
LikeCoin 推出初期(2018、19 年),以太坊手續費高、吞吐量低,因此 v2 改用自家公鏈;時至今日以太坊已經相當成熟,當年的弊病徹底解決,雖然用戶體驗尚有提升空間,但亦可望於帳號抽象化(account abstraction)推出後進一步改善,逐漸邁向大規模應用,有見及此,LikeCoin 決定升級 v3 遷回以太坊。
二、升級優點
省卻大量基建開發及維護資源,騰出人力物力於應用層的開發及營運。
$LIKE 能透過 Uniswap 等 DEX 兌換 ETH 或其他 ERC-20,提高流動性。
大幅提升 LikeCoin 元部件的可組合性(composability),以便跟其他 web3 應用互動,如 v3 電子書可直接於 MetaMask 顯示、於 OpenSea 買賣,$LIKE 能以 Safe 多簽錢包管理、用於 Snapshot 作治理通證等。
三、升級代價
需要耗費大量工夫重新開發應用,遷移數據,照顧向後兼容(backward compatibility)。
昔日用戶教育的成果沒法過渡,很多概念需要重新講解。
難以通知所有用戶,部份數據及通證無可避免將遺落於 v2。
四、涉及範圍
LikeCoin v3 升級可拆分為通證、數據、應用三個層面;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要是只升級個別元部件,會缺乏其他元部件配合,餘下的更會落單。
五、通證升級
v2:LikeCoin 自成公鏈,以 $LIKE 為該公鏈的手續費。
v3:$LIKE 為以太坊生態中的 ERC-20,主要在 L2 的 OP Mainnet 流通,以 ETH 為手續費,但帳號抽象化全面落實後,亦可用 $LIKE 作手續費。
六、數據升級
v2:元資料儲存於 LikeCoin 鏈,資料儲存於 IPFS 及 Arweave 等分散式生態,再鑄造成 NFT 流通。
v3:資料儲存於 IPFS 及 Arweave 等分散式生態,於以太坊(OP Mainnet)製作成 ERC-721 NFT 儲存元資料,並供收集者鑄造。
七、應用升級
v2:應用與 LikeCoin 鏈(application-specific chain)高度整合,以 Keplr、Cosmostation 等錢包連接,另以 AuthCore 提供電郵及社交登錄。
v3:應用為運作於以太坊虚擬機(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以 MetaMask、Rabby、Brave、Coinbase 等錢包連接,另以 Magic Link 提供電郵登錄,銜接 web2 用戶。
八、升級順序
應用 → 數據 → 通證
該順序確保數據與通證升級後應用可即時配合,作者及讀者日常操作不會被打斷。
九、開發進度
十、剩餘工作
Tech Subdao 提交議案向社群請款,啟動第二階段開發工作,主要涉及應用所需的中間件。
草擬 LikeCoin v3 白皮書,確立通證經濟模型及應用場景。
進一步測試數據升級,然後在主網部署 v3 智能合約。
局部開放 Liker Land v3 beta,供 Liker+ 試用。
Liker Land 正式升級 v3,同步開放 Liker ID 及數據升級。
啟動 v3 通證「升級七部曲」,商議升級日程、最終參數、驗證人補償方案、v3 治理原則和其他細節,逐一提案交由社群投票確認。
提交資料予 Coingecko、Coinmarketcap 等網站,更新 $LIKE 資料。
完成以上準備工夫後,正式啟動 v3 通證升級。
你可透過訂閱 Liker+ beta 支持 LikeCoin v3 升級,優先試用 Liker Land v3,兼永久鎖定 6.99 鎂的特價月費(原價 9.99 鎂)。
p.s. 我把今期週報視為文件多於文章,刻意用上「AI 腔」去寫,避免表達任何情緒,心裏其實熱切期待這次升級;右腦甚麼都不管只想盡快推出,左腦不停思索有沒有遺漏的細節,一邊要快,一邊要穩,無心睡眠,腦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