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第三次產出減半 買、買、買
還有不到一天,比特幣挖礦每個區塊的產出就會從 12.5 顆減半至 6.25 顆。這是比特幣從 2009 年初推出以來的第三次產出減半。
第一次的比特幣產出減半在 2012 年 12 月 28 日,從 50 顆減半到 25 顆,當時比特幣市值大概 12 美元,換言之挖出一個區塊減半前的收益是 600 美元。第二次則是 2016 年 7 月 9 日,減半到現時的 12.5 顆,當時市值為 650 美元,即減半前一個區塊的收益 16,250 美元。在即將迎來第三次產出減半的今天,比特幣市價接近 10,000 美元,換言之挖出一區塊收益 12 萬 5,000 美元,而這收益馬上就會減半——假設比特幣價格不變的話。
粗疏參考數據
無論基於哪種理論,使用甚麼分析框架,這假設顯然都並不成立,任何事物的價格都會改變,比特幣尤其如此。根據最基本的經濟學 101,供應減少,需求不變,價格就會上漲。如果是參考減半一年後的數據,2013 年底比特幣漲到 1,000 多美元,即一年前的 85 倍;第二次減半一年後則漲到 2,518 美元,大概 4 倍。
當然,這些參考數據嚴重不足,現今社會連百年一見的黑天鵝都可以每週出現,何況是前面只有兩組參考數據。況且,以上都是最皮毛的經濟學理論,非常簡陋,忽略了其他諸多博弈條件,比如礦機的效能、電費、挖礦難度的調整等比特幣設計的元素,和美元濫發、投機心態、基金操盤、沽空盤等叵測的人心因素,恐怕諸葛亮再生都算不清。
隨便搜索一下「比特幣減半」、「Bitcoin halving」 或者 「Bitcoin halvening」,就能找到大量分析預測,來自素人與大行都不缺,比以上的基本數據詳細百倍,但我幾乎沒有讀過任何一篇,因為我不願意花時間在粗疏的投機取巧,但也花不起時間去「分析分析」,提煉訊號。
如果我經營媒體,會把不同的分析預測紀錄下來,寫到區塊鏈,每年回顧一次,既讓狗屁預測原形畢露,也讓提出真知灼見的先知得到應得的認可,到了四年後的第四次比特幣產出減半,我們大概就知道誰的意見更值得參考。這工夫其實毫不困難,有心的學生報大概就能輕鬆搞定,可惜,對預測有興趣的人總是遠多於對驗證預測有興趣的人,媒體也樂於每年報導「名師」如何預測當年運程與經濟,週而復始。
買買買
這顯然不是投資專欄,至少不是會給出買賣時機建議的投資專欄。真要談投資的話,我們談的也是投價值而不是投價格。對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