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恙絮語:病床上思考內容消費行為
一向對聖誕不感冒,大概是報應,今年聖誕上天乾脆賜給我一場重感冒,渾身乏力,臥床不起。
晚間死活無法入睡,拿書嫌太累,找電影看。腦筋不靈,看粵語片。翻查一下杜 sir 的作品有沒有漏網,發現1998年的《真心英雄》沒看過,隨意就選了,毫無期望。結果,嘩,不得了,好好看~(作味吉洋一中的食家般仰天長嘯狀)
本來沒印象杜 sir 作品系列中有過黎明的身影,而且這部之後就沒有然後了,不像很多其他演員多次合作。翻閱八卦,說黎明耍大牌、不合作,而杜 sir 出名說話直率,要求嚴格,工作態度有問題的演員不會重用,也不排除是反過來大牌被罵過後不想再合作。張柏芝也因此在《大隻佬》精彩一次後就沒有然後,十分可惜。
杜 sir、韋家輝的作品基本上全看,怎麼就漏掉一齣呢,想想大概正是因為黎明主演吧。說不上喜歡,但也並不討厭黎明,單純是他對我而言有一種魔力:他當主角我就馬上興趣缺缺。關於拍攝《真》期間的八卦還有黎明的深入分析,可查看網上一篇非常抵死的毒舌評論,畢竟這不是娛樂版,而我的娛樂圈知識也極度貧乏。
我關心的其實是消費者行為,自己也會很有意識地避開一些消費誤區,比如較早前狠心砍掉 Netflix,正是因為固定月費隨意看的模式加上強大的推薦引擎,讓我看得太多節目,當中不少其實並不太好,換了按次付費的方式我不會看。雖然這個所謂消費「誤區」不會讓我多花錢,但浪費了寶貴時間,代價比花冤枉錢更高。
但另一個消費誤區我沒有躲過,明知故犯,基於一種收集完滿的強迫症,毫不猶豫選擇系列中沒看過的《真》,這次我沒有因為收集完整付出甚麼代價,而且電影非常好,但這種老土的推廣手法在很多場景萬試萬靈,比如卡牌遊戲,很多消費者為了收集罕有的角色,不自覺付出大量金錢。
說回我看的《真》,從有線電視電影一台盜錄,由用戶 8090yy.cn 上載到土豆,再被用戶 Richard A. Linn 下載而重新上載到 YouTube。我把這一連串的過程稱為內容足跡 content footprint,並計畫以正在開發的讚賞幣區塊鏈記錄,當內容產生收入,系統會按算法自動分配部分給整個內容足跡的每個參與者。過去十多年,整個過程固然是盜版,但從消極面看盜版防不勝防且渠道強大,從積極面只要看分配利潤機制簡便透明,內容生產者絕對有理由帶頭參與到生態裡面,讓從前盜錄、盜版網站從業者改邪歸正,倒過來成為幫助推廣內容的一份子。
不斷有人質疑觀眾、讀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