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遇得多;402 有見過麼?
誕生於九十年代的互聯網,經過 30年的普及化,也順帶普及了一個概念:網上內容普遍免費。然而這個常識,並非理所當然。
常識不常
30 年不短,足以讓很多人忘記,忘記很多內容曾經需要付費獲取。對於 90 後甚或 00 後,即所謂數碼原住民(digital native),從懂事起已上網,從上網起已免費獲取各種內容,網上內容免費遂成常識。常識有兩種,一種是經過科學驗證,然後逐漸普及到世人心目中;有時這些常識並不直觀,比如今天看來理所當然的地動說就非常違反人類自我中心的直覺,因此哥白尼在 1543年發表《天體運行論》前,天動說才是常識。另一種常識屬於社會現狀,並非物理的必然,也不見得是道理的當然,純粹是社會如此運作,久而久之內化成常識,比如駕車收費載客要領牌,餐廳吃飯需要付服務費和小費;這種常識隨著社會變化或科技演化,往往會逐漸改變。網上內容普遍免費,屬於後者。
事實上,雖然 30 年來網上內容免費是大潮流,但收費生態持續在演變。上過網的人,幾乎都聽過遇過「404 Not Found」,卻幾乎沒有人知道「402 Payment Required」的存在。這些 401、403、404 等代碼其實是 HTTP 狀態碼,是萬維網 world-wide web 基礎設計的一部分,打從互聯網初期已經存在,可想而知,部分網頁需要收費,才符合當時的「常識」。但當其時,窄頻網絡雖然已搭通,付費方式卻還沒配合發展,因此傳統媒體都不會把正以實體方式出售的內容上網。不久,有人想到仿效免費電視,把自家內容 — 更多是偷來的內容 — 免費提供,透過廣告賺錢,這模式很快成為主流,免費獲取內容的期望迅速形成,自己不把內容免費上網,用戶就會流向別的地方,逼使大家紛紛效法。很快,內容免費成為了壓倒性的潮流並延續到現在;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Google、Facebook 等都是這一浪潮的受益者,並得到大部分好處,反而大量內容生產者只能艱苦經營。

微支付從未出現
但網上內容生態也不只是單向往免費走,比如,多年前已經有一些媒體曾嘗試鎖起內容,築起所謂的「付費牆」,只供付費用戶閱讀,但當時無論是技術和用戶習慣都太初步,付費牆模式走了十多二十年,到近年才有眉目,而且只適合非常獨特的內容和比較成熟的產業結構。其中,電影…